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激发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与使命担当,潍坊学院歌尔科技产业学院“遗脉青传”志愿服务队于2025年7月1日至2日走进潍坊十笏园及杨家埠木版年画社,开展“溯千年遗韵,传非遗薪火”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。队员们通过沉浸式体验与科技赋能探索,在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的碰撞中,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。
活动首站,队员们踏入兼具秀丽景致与非遗宝藏的十笏园古典园林。在讲解员引导下,众人参观非遗展示区,深入了解风筝制作、杨家埠木版年画、核雕等潍坊特色非遗项目。
在风筝制作展示区,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绎竹条挑选、弯曲定型、图案绘制、糊纸等扎制技艺,每一步骤都凝结着匠人心血。队员们与传承人互动交流,直观感受传统工艺的精巧;在木版年画区,队员们亲手参与年画制作,从刻板到上色的实践体验,让他们深刻体会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与创作趣味。
随后,队员们走进杨家埠木版年画社,在墨香与纸韵交织的氛围中开启深度学习之旅。据传承人介绍,画社借助 AI 技术对传统图案进行数字化处理,构建素材库并重组创新,让年画焕发现代美感。
制作工艺讲解环节,从精选梨木刻板时对刀工精度的极致追求,到印刷环节对颜料、纸张的严苛标准,尽显传统技艺的精湛。而 AI 在印刷质量检测中的应用,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品质;正在开发的 AI 虚拟传承人项目,更将打破时空限制,为技艺传承开辟新路径。队员们全程参与年画装裱等流程,见证传统技艺从雏形到成品的升华,深切感悟匠心传承的内涵。
学习结束后,传承人坦言当前木版年画传承面临的挑战:现代印刷技术冲击、年轻群体兴趣缺失、传承人才断层等问题亟待解决。但一代代匠人坚守初心,通过技术创新让古老技艺延续至今 —— 如 AI 赋能传统图案、数字化生产流程等尝试,正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生动实践。
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期间,“遗脉青传”志愿服务队队员不仅亲身体验了木版年画制作的繁复艰辛,更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的时代使命。未来,志愿服务队将通过多元化形式传播非遗文化,让风筝、年画等传统技艺得以年轻化、科技化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,推动珍贵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光彩。
(文/图:宋卓 编辑:宋卓 编审:高连宏)
_Related news
2025-07-11
2025-07-16
2025-06-30
2025-06-27
2025-06-12
2025-06-06
2025-06-06
2025-05-28
微信公众号
潍院小程序